HI喜木家具-专业的互联网家具找货平台。
ADICE HOTLINE抢购热线15377027027

浙江红茶:从发展到复兴的征程

发布时间:2023-09-19

0

  浙江省红茶产制始于清同治年间,最初主要产区在温州,被简称为“温红”,诸暨、萧山等地也有少量生产。新中国成立后,浙江省红茶经历了发展、萎缩和恢复发展三个阶段。

  第一阶段(1950-1978年)是浙江省红茶产销的发展阶段。这一阶段主要依靠出口市场推动,红茶生产迅速增长。当时主要有两类红茶品种:工夫红茶和红碎茶。建国初期,由于港口封锁,珠茶出口受阻,浙江开始大规模改制红茶,全省的红茶产制得到很大的发展。制茶工艺和设备都进行了改进和提高,主要产品为工夫红茶,按照“宁红工夫”的方法加工,于1955年定名为“越红工夫”。

  当时,浙江省的红茶主要出口至前苏联和东欧国家,之后扩大到西方国家。由于国外茶叶市场不稳定,每年我省茶叶生产都在进行调整,根据红茶或绿茶的需求来生产。特别是在绿茶滞销时,红茶生产变得非常火爆。

  1950年,全省收购红毛茶达到1150吨,到了1951年增至4000多吨,1952年至1953年期间,平阳和绍兴地区的大部分开始恢复绿茶生产,1955年红茶内外销畅销,绍兴、诸暨等地改为生产红茶。而从1957年起,红碎茶开始加工,并且当年红毛茶的收购量达到3006吨。上世纪70年代开始,红茶的收购量大幅上升,1972年收购量达到5500吨,1978年更高达10500吨。

  第二阶段(1979-2006年)是浙江省红茶产销的萎缩阶段。由于国际红茶市场不景气,销路不畅,我省红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。1979年,经过省政府批准,桐庐、浦江、诸暨三县的红茶产区转产为烘青,绍兴县部分地区则转产为平炒青。由于国际红茶市场经常波动,加上我省内部分红茶多采用小叶种鲜叶制作,红碎茶品质不高,出口量逐渐减少,到了1990年下降至1703吨。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,绿茶的名优茶在市场上畅销,红茶则逐渐销声匿迹。

  第三阶段(2007-2012年)是浙江省红茶产销的恢复发展阶段。随着“金骏眉”红茶的引领,国内对红茶的消费兴起,红茶生产重新焕发活力,产量逐年增加。许多茶叶产区开始尝试推出高档红茶,如杭州市恢复生产“九曲红梅”,庆元百山公司加工“百山红”,龙泉推出“龙泉红”、“金观音红”,绍兴市开发“会稽红”,绍兴县恢复生产“越红”等。全省所有产茶县市基本上都有企业在生产红茶。

浙江红茶

  从全国范围来看,传统的红茶大省如云南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等地积极恢复和巩固红茶产业,新兴红茶产区也加快了创制步伐,产量增幅惊人。其中河南信阳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,2011年信阳红的产量从2010年的510吨增长到6050吨,增长超过十倍。2012年全国红茶的总产量达到13.24万吨,同比增长16.45%。